1_副本.gif
十堰文明网首页 > 新闻头条 今天是:
 
以“绿水青山”为笔,描绘美丽中国的十堰画卷
发表时间:2024-01-22 来源: 十堰文明网  

  原标题:经济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我市以“绿水青山”为笔——

  描绘美丽中国的十堰画卷

  “去年我市收获337个空气质量优良天。”1月18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向记者介绍道,2023年,十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PM2.5平均浓度三项考核指标,均达到全省下达的考核目标,成绩名列湖北前茅。

  据了解,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确定25个城市、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十堰成功入选。作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大数据守护碧水蓝天

  “禁止区域,尽快离开……”日前,记者走近丹江口市浪河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站,一阵广播警告声瞬间响起。

  警告声响从何而来?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科科长严霞说:“我们在全市国控省控水质与空气环境监测点位全部安装了周界预警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远程监控、预警、分拨、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事中事后处置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将环境风险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丹江口水库边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胡家岭水质自动监测站,设备每4小时就会采样分析一次。监测结果自动传送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便于生态环境部门及时了解各重点断面的水质状况。

  37个国控省控水质与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安装周界预警系统;130家重点涉水涉气企业,全部安装用电监测监控设施;60个重点管理地表水断面,全部安装水质自动监测设施……我市在生态环保监管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水质和空气监测装上“智慧大脑”,推进守护“碧水蓝天”工作进入“大数据时代”。目前,我市已建成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启动保水护水智慧监管系统建设;组建生态环境警察支队、市县水质联合巡护队,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巡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9%,地表水优良率达96.3%,丹江口水库供水水质保持Ⅰ类标准。

  “绿色金融”助力低碳发展

  “感谢‘碳林贷’激活了我们的绿色资源,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日前,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瑾艳说,该公司凭借植树造林得到的碳汇收益权,获得农行郧阳支行发放的900万元“碳林贷”,这也是湖北省发放的首笔森林碳汇质押贷款。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林地面积居全省首位,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居全省第二。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市积极探索“两山”转化之路,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如何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我市提出“1+8”的“双碳”政策框架:“1”即《十堰市碳达峰实施方案》,“8”指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能源、产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森林碳汇等8个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

  我市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政策框架,出台《十堰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推出“碳林贷”“光伏贷”“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严格评价考核,将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各部门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方和部门严肃问责,对工作突出的地方、部门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升级

  “每两分半钟就可以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时下,在易捷特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行,全力赶制出口订单。

  我市把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全力推进易捷特BBG24和东风S4平台项目建设,争取实现年产新能源乘用车10万台,确保A0级新能源乘用车全省出口第一;支持东风小康20万辆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加快完成纯电项目技改,争取实现年产新能源整车5万台;规划建设3万辆氢燃料重卡生产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生产新能源汽车8.2万辆、占全省的20.5%,出口6.5万辆、占全省的80%。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493.5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421万千瓦,占比85.3%,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15.19%。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建设充电桩11127个、换电站6座,基本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公共快充站“县市全覆盖”、大功率充电站“高速全覆盖”以及油电一体综合能源补给站零的突破。

  近年来,我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为关键,围绕打造“山水车城、宜居十堰”,加快推进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经济转型,突破性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汇聚合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山水优势,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2023年,武当山省外游客数量首次超过省内,重点客源城市来堰游客增长20%;全市接待游客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15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22.1%;A级景区达到96家,全省第一。

  今日十堰,绿色发展不断提速,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贡献不断增加,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已经成为十堰生态文明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十堰正以“绿水青山”为笔,描绘美丽中国的十堰画卷。(十堰晚报记者 朱江)

 

[责任编辑:方元]
关键词:绿色低碳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办: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文明网编辑部 投稿邮箱:hbsywmwyx@163.com

QQ群:257551463  十堰好人线索推荐邮箱:sy_haor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