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30128638068429433 (1).gif
十堰文明网首页 > 文明要闻 今天是:
 
郧阳区打造"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凝聚精神动能
发表时间:2023-04-17 来源: 十堰文明网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演员在南化塘镇月牙广场为村民表演舞蹈节目《欢聚一堂》。(陶德斌 摄)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演员在南化塘镇月牙广场为村民表演法治小品《司法为民敏于行》。(陶德斌 摄)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在胡家营镇大桥村开展助农、义诊活动(2023年3月26日摄)。(姬廷顺 摄)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在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为居民义务理发(2023年3月25日摄)。(陶德斌 摄)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五峰乡东峰村开展活动(2023年3月26日摄)。(陶德斌 摄)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演员在南化塘镇月牙广场为村民表演说唱节目《吉祥》(2023年3月25日摄)。(陶德斌 摄)

五峰乡东峰村村民围观“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艺节目《快乐的小星星》(2023年3月26日摄)。(陶德斌 摄)

  没有华丽的舞台、绚丽的灯光,天为幕、地为台,用水泥墩子架起两条简易横幅:“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的声音进万家”。

  3月25日上午,郧阳区南化塘镇南化村月牙广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首场以“党的声音进万家”为主题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当日上午8时许,离活动开始还有半小时,村民便陆陆续续来到广场。

  “来听一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与我们农村发展有关的内容。”听说有活动,今年94岁的村民李光珠,早早和老伴吃了早饭,来到广场上,选择第一排位置等待活动开始。

  当日活动中的文艺演出,有独唱、快板舞、戏曲小品等10多个。“二十大精神暖人心,向着那第二个百年来进军……打江山、民为本,守江山、人民心……”由郧阳区文化馆结合地方曲艺“郧阳四六句”创作的说唱表演《迎接灿烂的新明天》,赢得现场观众喝彩。

  活动还有“专家讲、书记谈、我来说、群众答”互动环节,郧阳区委党校专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镇村干部结合实际谈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谈如何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中间穿插问题抢答环节。

  演出场地两侧,一张张桌子加简易指示牌,就是爱心义诊、理发、小家电维修、送种子、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台。

  3月25日至26日,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进南化塘、杨溪铺、五峰、鲍峡等乡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文化文艺表演、爱心义诊等文明实践活动32场次,服务群众10000余人次。

  据了解,该区打造的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破固定场所限制,整合、激活、带动区中心、乡镇所、村站三级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有效解决了部分基层文明实践所(站)受人力、资源等因素制约无法经常性组织开展活动的难题,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壮大了党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整合区直部门、乡镇及社会资源力量打造的一支‘流动’队伍,不设机构、不增人员,坚持花小钱、办大事,不给基层所(站)增加财务负担。”郧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海伦介绍,将常态化开展此项活动,通过资源、服务及文明新风的‘流动’,推动党的声音入群众耳、入群众心。

  “这十年,值得赞,完成伟业三大件。彪炳史册显伟力,迎来党的一百年……”

  3月25日上午,郧阳区南化塘镇南化村月牙广场,没有华丽的舞台、绚烂的灯光,1000多名村民或坐、或站,围在一起,热闹非凡,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喝彩声。

  当日,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首场“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走进革命老区南化塘镇,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里,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连走进郧阳区杨溪铺镇、五峰乡、胡家营镇,走进群众,送去党的关怀。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接地气、冒热气,群众不仅听得懂,也愿意参与,更入群众耳、入群众心。”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党委书记侯晓东点赞。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群众身边党的声音宣传阵地,发挥着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郧阳区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创新成立“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激活、带动各方资源、力量,变“等群众来”,为“到群众中去”,厚植道德根基,汇聚精神力量,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问题导向——

  短板在哪里,就在哪里补齐

  2019年以来,郧阳区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为契机,在20个乡镇和349个行政村分别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犹如一个个红色“坐标”,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目标,发挥着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这个过程中,郧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所(站)与民生改善进程同频共振,与文明城市创建齐头并进,与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合拍相应,推动党的声音在群众中入脑入心,移风易俗渐成共识,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文艺节目形式单一、质量参差不齐、吸引力不大、群众参与度不高……被动“等群众来”的多,主动“到群众中去”的少。郧阳区相关部门在调研时发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运行中,虽然大部分基层所、站能按基本要求开展常规的志愿服务,但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匮乏,基层所、站基本难以组织高质量、有吸引力的活动。

  对上述问题,郧阳区五峰乡宣传委员丁梦洁很认同。“一开始,老百姓很喜欢,但仅靠乡镇资源,创新难,时间长了,就那几个节目,群众就没了新鲜感。”她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乡镇缺少比较专业的文艺文化人才和优质资源,导致缺节目,即使有节目质量也提不起来。

  如何解决优质资源下不去、下面活动质量提不起来的困境?

  “短板在哪里,就在哪里补齐。”郧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海伦介绍,问题的症结在于基层资源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整合、激活、带动优质资源“流动”起来,既能下得去,也能上得来。鉴于此,郧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整合区直部门、乡镇及社会资源、力量,成立了一支“流动”的队伍,即“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对此,郧阳区五峰乡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张成印深有同感。他说,农村老百姓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及服务,但乡镇一级受制于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很难经常性组织活动,“流动”实践站很有必要,而且要常态化流动。

  在探索过程中,郧阳区委宣传部负责指导推进,区直单位、各乡镇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优秀文艺文化人才,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志愿服务中来。

  “流动”实践站的每场活动一般由10个文化文艺节目构成,同步开展贴近百姓生活的志愿服务。文化文艺节目采用“3+4+3”模式,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编创3个节目、社会各界和各级各部门提供4个节目、“流动”实践站到乡镇提供3个节目。同时,乡镇优秀节目可经选拔后参加全区“流动”。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核心意义在‘流动’。”郧阳区委书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胡先平介绍,“流动”的实践站,不设机构、不增人员,通过横向整合区宣传、文体、教育等区直部门资源、力量,纵向激活、带动乡镇、村的内生动力,推动资源“流动”、服务“流动”、文明“流动”,达到“一活百活”效果。

  按需施策——

  百姓需求什么,“流动”实践站就做什么

  “听说今天这里有演出,还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赶过来看看。”3月25日一大早,郧阳区南化塘镇南化村94岁的李光珠和老伴吃完早饭后,便来到村内月牙广场等候活动开始。

  距离演出还有20多分钟,广场上已挤满了群众。

  当日上午8时30分,演出准时开始。

  “人类老家龙的故乡,秦巴脊梁是郧阳。革命老区南化塘,中原突围美名扬……”由南化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作的节目《吉祥》,采用地方曲艺“郧阳四六句”形式,讲述“中原突围”中,当地地下党员赵吉祥(化名)舍生忘死、勇救新四军掉队伤员刘阳(化名)的故事。

  看完节目,李光珠激动地说:“这个节目好,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

  群众的需求,是“流动”实践站组织活动的“指挥棒”。按照“百姓需求什么,‘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做什么”的原则,在郧阳区委宣传部指导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心创编、选拔节目,节目内容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主要涉及共同缔造、乡村振兴、能力作风建设、家庭教育等。

  郧阳是革命老区,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出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郧阳儿女传承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凝聚起更强大的奋进力量,谱写发展新篇章。

  “平时喜欢自娱自乐,没想到能为乡亲们演出,很高兴!”在郧阳区五峰乡,来自该乡黑家湾村的村民胡绍燕今年已82岁,他穿着朴素,独自打鼓加说唱,表演自编自导的《花鼓戏》,讲述五峰乡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变好、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可喜变化。

  “十八大来整十年,建党百年梦已圆。小康社会得实现,对!得实现……”看完胡家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作的三句半《欢天喜地新征程》,该镇大桥村村民章国说,“节目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让人振奋,坚定了继续奋斗的信心。”

  围绕法治宣传、矛盾化解、家庭教育、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各区直部门、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地方特色,创作出“冒热气”“接地气”的文化文艺节目,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弘扬时代文明新风。

  郧阳区人民检察院志愿者带来的戏曲小品《司法为民敏于行》,以真实案件为原型创作,通过再现司法人员调解邻里占地矛盾纠纷的过程,向老百姓释法,贴近乡村生活,引起现场群众共鸣。

  “节目将抽象的法律知识用形象、生动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既愉悦了老百姓,又巧妙地进行了法治教育,老百姓也变得愿意听、听得进。”郧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干部秦秋红表示。

  “流动”实践站组织的活动,不仅节目内容、艺术形式、数量和时长贴近群众生活,深受老百姓喜欢,同步开展的志愿服务也深受欢迎。

  “流动”实践站到胡家营镇开展活动时,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台前,免费领取果蔬种子的村民排起长队。“春耕送种子,就是送来希望啊!”该镇大桥村村民王少平为活动点赞,他领到一包西瓜种子,打算拿回家种上。

  落地生根——

  群众在哪里,“流动”实践站就延伸到哪里

  “在门口看了病,领了药,还有演出看,这样的活动好。”在南化塘镇南化村,今年70岁的王义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接受了爱心义诊检查,她免费领到一瓶降压药并点赞。

  “社会主义新时代,二十大精神来领航……”由郧阳区鲍峡镇中心小学创作的快板舞《二十大精神来领航》,经选拔在全区巡演,铿锵有力的短句,欢快的舞步,所到之处,获得群众阵阵掌声。鲍峡镇中心小学志愿者领队秦蕾说:“虽然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但能换来老百姓热烈的掌声,很值得!”

  “流动”实践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提供“流动”的志愿服务。郧阳区在现有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基础上,创新文明实践活动载体,打造“流动”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队、文化文艺宣传队、志愿服务队、文明新风倡导队。

  “流动”实践站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变“等群众来”,为主动“到群众中去”。到郧阳区南化塘镇、杨溪铺镇、胡家营镇开展活动时,因地制宜将活动现场选在人员比较集中的村广场、社区和居住小区,方便附近群众参与。到郧阳区五峰乡时,则将场地选在该乡东峰村油菜花海边的广场上,不仅能方便村里群众,也方便过往游客参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哪里?”主持人话音未落,群众纷纷举手抢答。

  “农村。”

  “回答正确。”工作人员随即送上小奖品。

  “有人问,党的二十大和我们农村人有啥关系?我说,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此环节中,五峰乡东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静,做起“宣讲员”。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些都将给我们所在的农村、我们的家乡,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前景可期。

  “吴董事长结合自身返乡创业实际,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大家对国家惠农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五峰乡东峰村党支部书记庹浦介绍,东昌农业在东峰村建有2800亩油菜和菊花种植基地,提供稳定就业岗位60余个,带动年户均增收5000余元。

  群众在哪里,“流动”实践站就流动到哪里。“流动”实践站通过主动进乡村、进场院,把党的声音送到田间地头、村落庭院、工厂车间、百姓身边,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半步路”。

  如今,“流动”实践站正成为郧阳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助推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郧阳,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然发芽、开花、结果。

  建立机制——

  打造“流动”的队伍,秉承不变的使命

  “以前各乡镇、各村之间单打独斗,现在互动性强了,不仅增进了学习、交流,还鞭策我们组织开展高质量的活动。”胡家营镇宣传干事周锐介绍,为组织好“流动”实践站活动,他们调动了镇上7家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协作编创节目。

  坚持花小钱办大事。“流动”实践站组织活动一切从简,坚决不给基层添负担。活动现场不搭舞台、不架灯光、不用高档音响设备;所有志愿者就餐一律吃盒饭,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买单。基层所(站)除组织两到三个高质量文艺节目和提供志愿服务外,只需负责把群众组织起来,做到让“流动”实践站成为党的优良作风“传播站”、党和政府与干部群众的“连心站”。

  打造一个“矩阵”。按照“横向盘活党政群、纵向激活乡镇村”的工作思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础上,盘活全区现有理论宣讲、党员教育、文艺文化、科技科普、普法宣传、健康医疗、志愿服务等资源,激活、带动乡镇、村资源,构建起资源共享、城乡联动、软硬结合、集约高效的文明实践“矩阵”。

  创新一种方式。“流动”实践站最核心任务是把党的声音送到基层一线,传递进千家万户。为此,“流动”实践站推出理论宣讲“1+4”模式,即活动始终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这一主题,每场活动专门设“专家讲、书记谈、我来说、群众答”互动环节,邀请党校理论专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结合实际谈如何落地落实,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谈如何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中间穿插问题抢答,形成党的声音传播链,激发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尽力干事业的热情。“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富有,老百姓有吃有喝有穿,还要精神富足……”宣讲中,郧阳区委党校副校长明瑞有用坚定、自信的话语,激发起现场群众认真听、抢着答。

  建立一套机制。文化文艺节目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流动”实践站组织的每一场活动,均由群众从节目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表演艺术、仪表仪态和总体印象五个方面,进行现场打分。群众满意的文艺文化节目,才能参加后续“流动”活动。同时,对入选的区直单位文化文艺节目,进行累计积分管理,作为文明单位评选、年度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之一;对志愿者、志愿团体入选的节目,进行志愿者积分管理,作为优秀志愿服务等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基层群众自发编排入选的节目,进行累计积分管理,给予适当的以奖代补鼓励。

  潜移默化凝神聚气,润物无声信仰愈坚。依托“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次次带着“泥土味”的理论宣讲,一场场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文艺大餐,一件件办到百姓“心坎里”的实事,让更多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为郧阳区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区中心、乡镇所、村站之间的固定场所限制,变被动为主动,激活、带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促。”胡先平介绍,将进一步加强“流动”实践站和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更好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一步,将推动乡镇一级组织“流动”实践站进村、乡镇之间相互“流动”,广泛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为“创建国家高新区、冲刺中部百强县”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十堰日报记者 段吉雄)

  短评

  激活文明实践“一池春水”

  不设专门机构,没有固定场所,郧阳区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各乡镇、村巡回开展活动,把精神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其做法高效整合资源,符合山区实际,值得借鉴推广。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制约,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基层所(站)无法常态化、高质量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郧阳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整合区直部门、乡镇及社会资源力量,变“等群众来”为“到群众中去”,让文艺宣讲资源和志愿服务力量在各乡镇、村“流动”起来,有效解决了各基层所(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供给。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当前,我市已建成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体系,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和文艺宣讲队伍。我们要高效整合、灵活调动,让公共服务资源动起来,让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强起来,把更多“接地气””冒热气”的文明实践活动沉入基层,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凝聚更加强大的精神动能。(杨超)

[责任编辑:何毅]
关键词:文明创建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办: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文明网编辑部 投稿邮箱:hbsywmwyx@163.com

QQ群:257551463  十堰好人线索推荐邮箱:sy_haor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