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右侧首页幻灯区.gif
十堰文明网首页 > 文明要闻 今天是:
 
从百年建党历程体悟为民初心
发表时间:2021-07-20 来源: 十堰文明网  
  民生关乎民心,民心关乎国运。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之一,贯穿这100年一个始终不变的问题就是民生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实现党的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00年以来的民生建设历程,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为民的熠熠初心。
  从1921年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生建设的实验。中国共产党早期就十分重视民生建设,关心民生发展。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决议案》,提出了“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井冈山斗争时期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凡地主、寺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1926年党的六大提出了尽可能地领导群众的经济斗争,努力扩大农村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了《施政纲领》: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教育,创办学校,开展识字运动,提高边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等等,使各界都有事做,都有饭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抓住当时民生中的最重要环节土地问题,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所有制度,激发了千千万万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和积极性,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从1949年到1978年,党中央对民生发展道路进行艰辛探索。1949年2月毛泽东同斯大林派来的代表米高扬进行会谈,在谈到关于胜利后恢复生产和经济建设问题时,毛泽东同志说:“中国连年战争,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痛苦。战争一旦结束,我们不但要恢复生产,而且要建设现代化的、强大的国民经济。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是解决人民的衣食住问题和安排生产建设问题。”1949年9月人民政协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经济政策、文化教育等民生方面的内容。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经济、政治、社会发生的变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1959年后,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严峻形势,中央于1960-1962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我们在民生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
  从1978年到2012年,民生建设得到了新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启了我国民生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提出,已内在的包含了民生建设的内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一次革命性的调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逐步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从1978年到1984年仅用6年的时间,中国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1994—2000年实施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民生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论断,从而为民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问题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关注民生作为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初步建立起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民生建设道路,从而把我国带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民生事业的大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民生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机统一起来,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创新与和谐型的民生发展之路。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报告第七部分以“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主题,对社会建设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五有目标,而且还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个方面: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在民生建设的重点领域,持续发力,逐步完善。
  从2012年到2021年,民生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要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致力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围绕民生的六大领域提出新要求。社会建设的另一领域社会管理实现了由“管”到“治”的升级,标志着我国从传统社会管理迈向现代社会治理。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报告第八部分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主题对社会建设的7个部分:教育、就业和收入、社会保障、脱贫攻坚、健康中国、社会治理、国家安全进行专章论述,并增加“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新要求,将民生五有目标上升至七有目标,将“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纳入社会建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历史,民生建设工作始终贯穿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秉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的优秀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径,积极推动民生建设工作向好向善发展,让老百姓在发展中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市委党校 向凇婕)
[责任编辑:曹婧]
关键词: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办: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文明网编辑部 投稿邮箱:sywmw8499110@163.com

QQ群:257551463  十堰好人线索推荐邮箱:sy_haor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