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右侧首页幻灯区.gif
十堰文明网首页 > 文明要闻 今天是:
 
郧阳区:党建引领让易迁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满满
发表时间:2021-06-10 来源: 十堰文明网  
  初夏的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龙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招展,错落有致的安置房依山就势,干净整洁的公路穿境而过,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在树下悠闲的唠嗑,游人们在果园里观光采摘……
  “十三五”以来,郧阳区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把后续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1912户63495人,探索推行以业定迁的产业扶贫模式和“365”社会治理模式,让群众不仅搬到好地方,还找到好门路、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尚,给了易迁群众一份满满的幸福。
  设施配套,让百姓安居
  清晨,阳光还没照进小区,68岁的赵玉林老人便和老伴步行10多分钟到安阳集镇农贸市场买菜,然后回家看早间新闻。“小区的电视网络信号好,比以前老家好多了。”赵玉林口中的“老家”在大柏树村,是安阳镇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偏远的村之一。
  2017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赵玉林一家人搬进了安阳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过上了舒适、方便的生活。
  为了使安置户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郧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需求侧出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要求,全方位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形成完备便捷的生活圈,群众办事、就医、教育都不再是“难题”,生产安心、生活暖心。
  产业扶持,让百姓乐业
  “2018年,我购买了缝头机和翻袜设备开办扶贫作坊,现在月收入4000多元,过上了小康生活。”柳陂镇龙韵村易迁户明刚高兴地说。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郧阳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纽带作用,精准推进群众务工就业,大力引导发展产业项目,推行“1+2+N”产业扶贫模式,区建秦巴山片区扶贫产业园,镇建扶贫工厂、村建扶贫车间、组建扶贫作坊,采取“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支部+协会”等方式,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把农特产品转化为商品,确保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增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线上线下招聘、“点对点”劳务输出、鼓励本地企业吸纳就业、项目建设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扶贫车间扩大生产带动、公益岗位兜底等措施,带动近万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增收。
  共建共治,让百姓幸福
  怎样做好易迁的“后半篇文章”,创新社区治理成了关键一环。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共安置了全区18个乡镇4169户15021人,为了给社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开放式”服务,郧阳区从18个乡镇选派联络员,整合“证照代办、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矛盾调处、帮扶救助”等职能,在青龙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公,解决群众困难。
  社区成立党委,下设4个支部(工作站),配备8名网格员、72名楼栋长,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片区、行业支部为骨架,以网格党小组为支点,将党组织辐射到住宅片区、小区、楼栋、物业、学校、医院、企业和产业园区等最小单元,打造“楼栋-网格-驿站-中心”的家门口党建综合体。
  “楼梯口张贴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联系电话,定期有党员干部上门服务,啥事都有人过问,啥问题都有人解决。”易迁群众刘平军说。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可持续。郧阳区探索推行“365”工作法,建立“党员、网格员、技术安全员+中心户长、楼栋长、警长”的三员三长工作机制。在集中安置点推行单位包联、干部包保,常态化开展党员下沉活动。注重民风培育,开展“三家建设”行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
  如今在郧阳区,像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有354个,个个美如景区,群众幸福满满。(吴波 王世成 曾庆富)
[责任编辑:曹婧]
关键词:文明城市

主管: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办: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文明网编辑部 投稿邮箱:sywmw8499110@163.com

QQ群:257551463  十堰好人线索推荐邮箱:sy_haor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