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副本.gif
十堰文明网首页 > 文化之光 今天是:
 
国粹山二黄
发表时间:2024-04-22 来源: 十堰文明网  

  夜幕降临,随着山二黄戏曲曲牌响起,竹溪县西关街“武陵不夜城”瞬间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去年12月30日,有着近600年历史的竹溪县西关街华丽归来,中国首个沉浸式文旅街区“武陵不夜城”开街迎客。

  首日引客超10万人次,14天突破100万人次……“武陵不夜城”迅速成为县城新坐标、网红打卡地。古老戏曲山二黄惊艳亮相,焕发勃勃生机。

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副主任陈艳琼(左)指导18岁的李静雯表演动作要领。

  山二黄是竹溪百姓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积累和发展的文化瑰宝,是湖北省现存的9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表演上,山二黄尤重唱功,唱腔通俗易懂、明快流畅、易于传唱,享有“中国京剧声腔之源”的美誉。著名汉剧表演大师陈柏华称其为“汉剧之母”。

  西关街曾是民俗文化交融地,南来北往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在这里建起戏楼、书院、会馆,日夜人声鼎沸。山二黄是竹溪百姓的情感寄托符号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兴盛延续300余年。

  历经岁月冲刷,西关古街繁华落尽,山二黄也在很长一个时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种原因,山二黄专业艺术人才“青黄不接”,众多珍贵的艺术秘诀和演出技艺一度面临失传的窘境。

演出前,青年演员郭文博(左)在同伴余昭辉的帮助下穿上戏服。

  2012年,竹溪县山二黄剧团迎来改革春风,整体划转并更名为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山二黄是非遗国宝,更是竹溪的文化活宝。”在竹溪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山二黄迎来新的成长和发展时期。

  “如今,年轻人生活在快节奏、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对传统戏曲兴趣淡薄,培养新一代传承者变得愈发不易。”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华云说,县委、县政府在资金政策上重视人才队伍培养,招收选送31名学员到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定向委培,一次性为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解决编制41个,经常性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山二黄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排练间隙,演员们搬运道具时也不忘练功。

  近年来,竹溪县对西关街棚户区进行改造,一个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色古香的新街区重现古镇风貌。依托西关街打造的“武陵不夜城”,以山二黄国粹为文化灵魂、以竹溪美食为产业之根、以夜游经济为顶层设计,成为竹溪文旅商贸发展的燃爆点。

演员们排练大型史诗剧《望和平·楚长城》。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难以沉下心欣赏非遗传统戏曲。“武陵不夜城”创新戏曲舞台表演,将非遗戏曲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建立符合当下公众需求的戏曲表达方式,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交互式、引导式艺术体验。

  街区内处处可见山二黄戏曲元素,不仅有各种戏曲风格的建筑,还随处可见山二黄的剧种介绍、剧目推荐。创新编创的戏曲情景剧《武陵梨园情》,打造了粉墨伊始、万方乐奏、百味竹溪、衣冠凤华、羽化成蝶、赛博空间、武陵情缘等七大戏曲主题和15个文化节点,古街将这些节点一线串珠,剧情环环相扣,连看成剧、单看有戏,让游客大饱眼福。

  街道两旁,店铺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戏台上,花旦翩翩起舞,歌声令人陶醉。游客可一边逛古街、吃竹溪美食,一边感受古老文化神韵和现代都市夜生活的气息。

青年演员赵甜笛表演极具地方特色的山二黄。

  “武陵不夜城”为游客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也为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更加现代的展示平台。4月15日,新华社、新华网“寻找中国之美”大型新媒体互动征集活动第二十三季“非遗中国”获奖名单公布,竹溪山二黄剧种荣登榜单。

  生旦净丑,“潮”在竹溪。“漂亮、好玩、热闹!”“来了不想走!”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掀起山二黄戏曲国潮风。(文/十堰日报记者 陈旭 闵波 图/十堰日报记者 全正 刘仲黎李斯)

  非遗档案

  山二黄

  山二黄又称汉调二黄,由清代乾嘉年间随荆襄及鄂东移民带进鄂西北山区的楚调,与当地方言、语音、民间音乐长期融合流变而成,系流行于鄂西北及陕南地区的皮黄剧种,是竹溪百姓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积累和发展的民族文化瑰宝。山二黄是湖北省现存的9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山二黄演员在武陵不夜城的精彩演出,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欣赏。

  

    

[责任编辑:方元]
关键词:山二黄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办: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文明网编辑部 投稿邮箱:hbsywmwyx@163.com

QQ群:257551463  十堰好人线索推荐邮箱:sy_haor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