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副本.gif
十堰文明网首页 > 文化之光 今天是:
 
舞龙灯、赛龙舟、剃龙头 瞧瞧十堰与龙有关的民俗
发表时间:2024-02-08 来源: 十堰文明网  

  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图腾之一。舞龙灯、赛龙舟……都是崇龙图腾文化的心理反映,蕴含着殷实的汉水文化,传承着十堰人民质朴火热的民风习俗。近日,记者采访到十堰几位民俗专家,了解这些和龙有关民俗的特点和意义。

  二月二“龙抬头” 祈好运习俗多

  

二月二“剃龙头”的习俗传承至今。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是十堰本土传统民俗节日,也是传统的“龙头节”,又叫青龙节。“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传说龙能兴云布雨、消灾降福,所以,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成为十堰地区的一种习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凌智民说。清《郧西县志》对此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户按是年治水龙数,投钱与茶壶,汲水井中,随走随倾,至家则以余水合钱撒倾与水瓮,名曰‘引钱龙’。”

  《十堰民俗》一书同样对“龙抬头”这一民间习俗进行了详细记述。据该书记载:十堰人旧时二月二的食品常以龙冠名,如龙须面(手擀面)、龙摆尾(红薯粉条)、龙腾云(笼蒸菜)、青白龙渡汉江(菠菜、大葱素肉汤)。还把剥葱叫“扯龙皮”,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快到二月初二时,人们会在“花朝”集会上扎“龙坛”“龙棚”,敬龙牌,唱社戏《龙宫借宝》,补接春客、赶集等。凌智民介绍说,这一天,十堰人还会祈龙赐福,一个个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精彩纷呈。

  “房县就有许多与‘龙抬头’相关的民俗活动。旧时习俗中,门古寺镇等地有龙王庙前玩龙灯、烧香敬龙、吃龙会、忙春耕、祈祷五谷丰登的习俗。”市民俗学会会长、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介绍说。

  “‘剃龙头’也是十堰地区常见的生活习俗。这一天,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凌智民介绍说,妇女们这一天不做针线活,以免误刺龙眼。从井中打水时,不能碰井壁,以免误伤龙体。

  舞龙灯期盼风调雨顺好年景

草把龙灯已成为十堰的代表性民俗节目之一。

  据《十堰民俗》一书记载,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着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因此,人们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人们舞的龙用竹、铁结扎,外用绸缎或布匹制作的彩龙取乐,表现欢快的心情。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改造,现在的“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

  “龙灯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厘米,内用铁丝、竹篾做成圆形,安上油捻子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成为火龙、青龙、白龙、黄龙等。或直接用红绫、白绫包裹,形状包括懒龙、磙龙、节节龙、板凳龙等。”郧阳区民俗专家黄忠富向记者介绍了龙灯的扎法。

  “龙灯头用竹篾或铁丝扎制并用竹竿撑着,再用篾环或铁环将龙鳞相连接。做龙灯时,将12个竹竿固定在12节相接处支撑龙身,起舞时由12个人执竹竿,双臂挥舞,龙身上下翻腾,气势非凡。”黄忠富说。

  据黄忠富介绍,舞龙时,表演者头裹红巾或黄巾,1人在前用绣球逗引龙,其余全部擎举龙身,表演有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金龙缠柱等动作,场面壮观。“舞龙演出地点灵活,每到一地,东家或其他现场观众则放鞭炮、烟花助兴,鞭炮、烟花放得越多越有劲,烟花、火星、烟雾熏烫得舞龙人闪跳腾挪,龙腾虎跃,气势热烈。表演者舞得劲头十足,观看者乐得喜笑颜开。”

  黄忠富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十堰柏林镇、黄龙镇、花果一带,村民们还会以一种特有的民俗活动——草把灯舞,来迎接“龙抬头”吉日的到来。“草把灯用稻草、竹篾、木头等材料扎制而成,与星火、祭龙民俗有关,寓意驱除瘟疫,期盼在新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史料记载,草把灯发源于宋代。2013年11月,草把灯还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汉江龙船会民俗传承千年

每年端午节,郧阳区都会举行汉江龙船会。

  郧阳区是恐龙的故乡、古人类的发祥地、楚文化的源头、汉文化的摇篮。十堰多地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俗称“划龙船”。每年端午节前后,沿袭千年的汉江龙船会都会在汉江、堵河交汇处的郧阳堵河口开启。汉江龙船会被誉为汉江文化的“活化石”,于2011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忠富介绍,龙船会活动每年从农历五月初一持续到初五晚。按抬船、油船、泡船、箍船、扮船、演船(预划)、祭龙、划龙船、吃会、送龙等程序进行。其中祭龙活动有七次:五月初,会首到龙王庙祭拜,请求龙王保佑;当日或隔日会员打开龙船房祭拜龙船,随即把龙船抬到江边;初四上午把供奉在家里阁楼上的龙头、龙尾抬出家门祭拜;初四晚至初五凌晨,村民到江边许愿祭拜;初五早上,会员在龙船前祭拜,求得当天会事平安;送龙时在龙船上祭拜龙头;会事结束,龙船回到村前,会首带领会员祭拜。

  “初五傍晚,龙船会赛事接近尾声。会首在船头祭拜后卸下龙头,由龙歌手吟唱《龙歌调》,众赛手倒划龙船,将龙船送回村庄。下一任会首将龙头、龙尾抱回家,众会员将龙船抬回龙船房,这一年的会事活动才算结束。”黄忠富说。

  为传承郧阳区优秀的民俗文化,发扬“同舟共济、奋勇当先”的龙舟精神,2004年,郧县(现郧阳区)正式将龙舟节确定为固定节日,还先后举办汉江龙船会学术研讨会,研讨龙舟文化和龙舟精神。龙舟文化是郧阳文化的积淀,龙舟精神成了郧阳文化的精髓。(十堰晚报记者 冰客)(图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方元]
关键词:非遗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办: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文明网编辑部 投稿邮箱:hbsywmwyx@163.com

QQ群:257551463  十堰好人线索推荐邮箱:sy_haor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