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副本.gif
十堰文明网首页 > 文化之光 今天是:
 
清代名臣周凯与武当山
发表时间:2024-01-16 来源: 十堰文明网  

周凯作品《周府茶庵》

  偶然得到清代名臣周凯一本《武当纪游二十四图》,本人很是欣喜;周凯和孙权、黄公望、郁达夫是同乡,被浙江杭州富阳人尊为乡贤,真是地灵人杰也。有趣的是,周凯先生在襄阳、福建、台湾都任过职。

  按照知人论事的思维方式,先介绍一下周凯的人生轨迹吧!

  周凯先贤画像

  周凯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一代名臣,与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是同科进士,以诗歌古文闻名于当时,山水画也成就斐然。用现在的话说,周凯是学者型官员。

  周凯生于1779年,卒于1837年,享年59岁。周凯字仲礼,号芸皋,别号富春江上捞虾翁,是地道的浙江富阳人士,家住富阳宜家弄。周凯走的是一条古代读书人的正途,终成进士,入翰林。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启蒙教育是在同乡、内阁大学士董诰府里完成的,而且一待就是十多年。董诰父子善书画,周凯少年时就懂得画理,潜移默化,熏陶日久,书画技艺进展迅速,加之勤奋,周凯的书画艺术水准达到精品境界,俨然是一大家矣!

  周凯走上仕途后,曾任湖北襄阳知府、汉黄德道道台、福建兴泉永道道台,随后任台湾兵备道、按察使司衔兼提督学政等职,终老于官邸。周凯政绩卓著,在他任职的地方都留下了好口碑,正所谓“政声人去后”。他在湖北襄阳知府任内鼓励农民种桑养蚕纺织,给老百姓带来的恩惠最大。笔者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周凯的老家富阳地处江浙,素来有种桑养蚕纺织的传统;二是在农耕社会,官员有奖励桑织的职责;三是种桑养蚕纺织是一个很好的产业链,既可以解决农民穿衣问题,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用现在的经济术语讲,就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动脑筋。周凯在台湾任职期间,邀请当地名士,在海东书院品文论诗,纵谈天下大事,一时传为佳话。一直到现在,富阳旅台人士回乡探亲,还对这类话题津津乐道。

周凯诗作

《武当纪游二十四图》上册封面

  周凯文武兼备,精通诗词、书法、绘画,堪称“三绝”。他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人成立宣南诗社,是当时北京二十四诗人之一。他著作等身,如《内自讼斋文集、诗集、诗抄》《均县纪游》《澎海纪行诗》《高阳游修禊诗》《襄阳杂识》《襄阳必告录》《富春杂识》《富阳先正古文汇选》《厦门志》等。

《武当纪游二十四图》配诗《三天门》

  《武当纪游二十四图》是周凯在任襄阳知府期间所作,因为均县当时归襄阳府管辖,周凯在公余上武当山是有便利条件的。武当山的九宫八观、七十二峰、三十六庵、二十四涧等自然景观肯定给周凯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周凯登临其间,峰峦峻秀,景色幽奇,寄情翰墨,荡涤尘胸。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南岩宏奇紫霄丽……系列景观就像宋朝的界画和西方的连环画一样,笔随景变,曲尽其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周凯的笔端,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周凯上武当山的缘由

  关于上武当山,周凯本人是这样说的:因公务原因,每年要到均县调研视察,经过武当山麓,以山势险峻,攀登起来困难,所以没有登临武当山。

  有一次,他听到别人私下议论,讲周大人不敢上武当山,是违忤了王灵官。民间有种说法,王灵官有三只眼,手握钢鞭,专门惩治恶人,保佑好人。在这之前的九月份,有香客在武当山掉下悬崖死亡的情形,山上有道士说是王灵官鞭打的,以讹传讹,传到襄阳时就说死了数百人。周凯派员去调查,去的衙役受到道士愚弄,说确实是王灵官鞭打的。周凯问尸体在哪里?回答说:同去登山的人已经背走了。周凯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于是就亲自到武当山调查此事。结果真相大白,只是死了一人。于是,各种流言蜚语戛然而止。

  周凯这次上武当山比我们这些现代人费劲多了。他坐在竹篓里,从武当山下到南岩宫,住宿一晚。次日,周凯终于登上金顶,瞻仰玄天上帝真容,随即视察灵官殿,经过南天门,台阶如天梯,站在面积仅可立足的地方,一阵阵眩晕。他作了一首问灵官诗,题在墙壁上。在皇经堂又歇息一晚。这一次,他还游览了很多岩洞。回到办公地后他又阅读了太和山志,得知“佳胜孔多”,可惜没有时间游遍,然而就已经游览的地方而言,他认为“已非复人间世矣”!

  给周凯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金顶,他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山顶无草木,石头颜色像铁一样,远望山峰并峙,观天上的星斗似乎伸手可得。但是地处海拔1612米的顶峰,寒风凛冽,不堪久住。

周凯的山水画

  周凯武当山诗歌赏析

  周凯到厦门任职后生病期间,又想起了武当山,他这时觉得应该感谢王灵官,于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画成《武当纪游二十四图》,每幅图配上一首诗。笔者在此赏析几首,以飨读者。

  玉虚宫

  萝草掩荒圩,琳宫问玉虚。

  螭虁埋碧瓦,狐兔穴丹除。

  烽火消沉台,冰霜剥蚀余。

  双碑犹屹立,认是胜朝书。

  赏析:看来,玉虚宫在嘉庆道光年间已经衰败不堪了,杂草遍地,琉璃瓦上雕刻的瑞兽掉在地上,狐狸野兔不时出没。经过战争的毁坏和风霜雨雪的侵蚀,只有两块碑屹立不倒,仔细辨认,是前朝的老物件。

  太子坡

  我思太子名,乃自春秋始。

  今登太子坡,太子知是谁?

  偶然询乡人,云似明成祖。

  借问所似有何许?伏犀四角状如虎。

  感之乃叹明高皇,独挡北面知燕王;

  称其才智颇类朕,授以重兵守边疆。

  其时四海干戈戢,车门忽对群臣泣。

  懿文已甍秦晋殂,论长亦可燕王立。

  众口仁明讼太孙,太孙首建削诸藩。

  智空晁错倾囊计,心苦高巍论世言。

  吁嗟呼!

  误国齐黄徒一死,李久江直纨绔耳!

  不容原庙进龙香,终见城门飞燕子。

  三百年来王气终,钟山昔日吊遗宫。

  偏颅月落悲疑基,何处荒庵问白龙?

  坡前古庙同寥落,犹说燕王当日客。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在诗中周凯回顾了明朝初年建文皇帝朱允炆与永乐皇帝朱棣争夺皇帝宝座的历史,并发表了自己的政治见解。

  磨针井望天柱峰

  一峰高出众峰巅,七十二峰都插天。

  隐约遥知前夜雪,苍茫半没午时烟。

  何人铸就黄金殿,此地磨余白水泉。

  我亦不辞功力苦,定拼茧足叩元元。

  赏析:周凯在这首诗里描绘的是从磨针井仰望天柱峰的感想。武当山七十二峰直插云霄,独有天柱峰位于众峰之巅,并且其余诸峰均俯身向着天柱峰,呈现出“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丽景观。何时何人铸就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周凯这是明知故问,意在为人们开辟想象的空间。站在磨针井,看着一泓清泉,他内心泛起阵阵思古之幽情。同时,他下定了决心,要不辞心苦,攀登、攀登、再攀登,到金顶朝圣去。

  周凯与周府茶庵叶道人的交往

  周凯与周府茶庵叶道人交往密切,诗词唱和,往还作诗三首,成就一段佳话。周凯记录了这位十九岁的青年道士的情况,骨骼清奇,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者,而诗句清新,大概是天赋极高之人,所谓“殆有天授”。周凯不知道这位道人的名字,就用道人诗作中的“问梅”二字称呼。叶道长与他别离后,两人经常还有书信往来,因为道教清规严格,叶道长没有下山到城市中游逛,后来逐渐失去了音信。从周凯的记叙中可以揣摩出,道长与周凯这位官员完全是神交,抛开了世俗的功利。周凯在文集中记录了叶问梅道人的诗作,兹录如下:

  小庵说建自官家,懒道无能解煮茶。

  雨后荷锄寻药草,雪中邀客问梅花。

  青旗两度逢君过,丹桂千年绝世嘩,

  莫笑吟成蔬笋气,瓣香早把墨笼纱。

  荒庵得见大方家,赐我新诗胜赐茶。

  许入笼中收作药,愿从笔底借生花。

  周凯在《周府茶庵》的画作上题写有跋,据他自叙,他至少到过两次。他说,周府茶庵是明朝时河南开封的藩王所建,当山要冲,来往必经之地,来往武当山的人们都在此处歇脚。周府茶庵门前有一条河流,名曰剑水。长松夹道,古木参天,庭院内有四株丹桂树,最大的一棵需要一位成人伸开双臂才能合抱。丹桂飘香季节,果实累累,还有一位善于作诗的道士叶问梅。

  周凯对周府茶庵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给游人提供茶水服务的庵,丹桂飘香,枝叶婆娑的榔梅,台阶旁有松柏之类的乔木。他陶醉在美景之中,喝醉了,并赋诗一首:

  冰雪聪明属道家,诗成清味胜于茶。

  问君何处锄云药?邀我重来煮雪花。

  得句自怜人已瘦,谈经却爱语无嘩。

  曈曈日影穿林出,寒翠空濛上碧纱。

  读至此,笔者不禁击节赞叹。周凯深得道家三昧,冰雪聪明道家人,诗歌、清味、茶等是神仙境界的象征。神仙那个快活呀,云中锄药、煮雪花。写成这几句发自心底的诗,周凯自叙瘦了一圈。与道士沉浸在轻声慢语的情境中,天快亮了,日影从树林中投射出来,森林在早晨的雾霭中空濛,景色迷茫,像笼罩着一层碧纱。

  神仙境界啊,千载以下,余不胜向往之!(温明)

周凯作品《玉虚宫》

 

[责任编辑:方元]
关键词:武当山;周凯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办: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文明网编辑部 投稿邮箱:hbsywmwyx@163.com

QQ群:257551463  十堰好人线索推荐邮箱:sy_haor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