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右侧首页幻灯区.gif
十堰文明网首页 > 文明评论 今天是:
 
创新科普提升科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1-06-25 来源: 十堰文明网  
  谈到科普你会想到什么?不少人或许第一反应会是科普著作、科教纪录片以及科研专家的学术讲座,但如今科普手段早已有了新变化。VR、AR、人工智能、网络直播、短视频……不少新技术和新传播渠道为科普提供强劲助力。(6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民科学素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国家创新能力的社会基础,科普工作则是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社会工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类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公众对前沿科技充满兴趣,科普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升级、提质增效,更好发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功能。
  确保科普实效性。随着互联网的飞速普及,“两微一端”、短视频等平台迅猛发展,科普知识传播进入快车道,科普形式正变得多元化、个性化,但无论是场馆科普、课堂科普、教材科普等传统形式,还是短视频科普、直播科普、数字化科普等新形式,科普工作的关键是要取得实效,要让公众能够轻松、方便地了解更多科学知识,这就需要对科普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及时迭代更新,防止“新瓶装旧酒”,确保与科技的发展进步保持同步,真正把最新、最准、最真的科学知识带给公众。
  增强科普针对性。如今科普的载体、创作者、受众等都有很大变化,尤其是受众的年龄段、知识结构、科普需求等有着较大差异,科普工作要与受众层特点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比如年轻人偏爱新颖、即时、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普手段,老年人则更容易接受线下科普,儿童青少年更需要互动性的科普体验,所以要根据不同需求,在科普场景的搭建、科普内容的设计、科普手段的选用上,都要注意分类区分,不能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或数字技术,进一步增强科普的针对性。
  提升科普趣味性。科普不是专业教学,要善于将晦涩深奥的科学理论转化为普通公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通俗知识,使科普保持公平普惠的性质,这就需要不断增强科普的趣味性,可以通过短视频解读、在线直播演讲、VR和AR展示等方式,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把复杂的知识内容变得更通俗,将知识点浓缩以更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受众,既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更加提高科普的参与感与体验性,更有效地拉近公众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
  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对国家和个人都极其重要,只有不断加大科普力度、提高科普实效,切实增强国民科学素质,才能够理性辨识各类反科学、伪科学的流言和谣言,厚植科技自立自强的土壤,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平说)
[责任编辑:曹婧]
关键词:原创评论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办:中共十堰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文明网编辑部 投稿邮箱:sywmw8499110@163.com

QQ群:257551463  十堰好人线索推荐邮箱:sy_haoren@163.com